为什么吴晓波预测“新金融革命要来了”?

科技 来源:搜狐财经 2019/1/5 16:21:10 阅读:1223

261.jpeg


曾几何时,“吴晓波年终秀”和“罗振宇时间的朋友”成为“新时代人群”跨年的饕餮大餐。就好比春晚一样,喜欢的人总是如期而至。


人们对于未来的焦虑,对于窥探未来商业机会和生活本真的好奇,让吴晓波和罗振宇的跨年表演炙手可热。嘉宾分享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慢慢的大家也将这种“活动参与”看作是生活或节日里仪式感的一部分。


2019年吴晓波年终点秀现场,吴晓波在自己的演讲中曾经两次重点提及了互联网金融相关内容。亿欧金融试图从这两处来分析,为什么吴晓波会做出“新金融革命要来了”的判断。


第一处:未来,美国对中国经济的五大狙击区包括: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金融、人民币国际化、5G商用


从当前世界互联网发展的宏观层面看:


一方面:过去20年间,中国互联网已经完成了从copy、模仿到引领、创新的转变。尤其是在模式的创新上,中国因为巨大的内需市场以及特定的国情,让很多欧美走不通、想不到的互联网经济风靡全国。


另一方面:随着模式创新瓶颈越来越明显,即使是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增量经济也很难继续维持。因此,中国产业互联网继续向纵深迈进,开始走进深水区。换言之,互联网的创新开始从模式创新走向真正的技术引领。从流量制胜,到数据运营思路转变。


其三:互联网金融因为其独特性,从发展初期到现在,硬是闯出了“中国特色”。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因为大量的金融需求和金融服务尚不能被满足和覆盖,因此国内互联网金融直至今日依然呈现上升趋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也正是因为过去监管的空白和创新的独特,让互联网金融也风险频发。


正如“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在2018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所说,“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互联网的中心”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1、早期政府对于互联网金融创业创新的鼓励;2、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增量服务空间有待开拓;3、活跃的的创投圈让互联网金融获得巨额资本助力;4、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在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间双向流动。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美国对中国经济的五大狙击区感受最明显的当属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5G商用这四大板块,唯独互联网金融感受并不明显。


可以猜测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的金融监管正处于高压期,而且在去杠杆和经济大周期的影响下,整个互联网金融圈早已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个客观的事实是,2018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史上很不乐观的一年。因此,也让美国并不轻松的贸易战中,想必对方不会把精力放在一个并不有明显冲击的领域。


即使这样,一个小事情我们也能看到美国对于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狙击缩影:2018年年初,蚂蚁金服在将收购价格从8.8亿美元提高至12.2亿美元,依然没有成功收购美国汇款公司速汇金(MoneyGram)。关于收购失败的原因,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称:担心美国消费者数据泄露。


在面对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未来世界经济强国的正面较量,一定少不了“互联网金融”。因此,国内金融科技正处于厚积薄发的关键时刻,只有未雨绸缪早当先 才能居安思危谋长远。毕竟,金融从来都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看谁跑的稳,跑的远。


第二处:吴晓波2019年八大预测中,第七条是“新金融革命要来了”


上述第一部分阐述更多的是金融科技在C端的活跃和推广。吴晓波在解释“新金融革命要来了”时候,直接用了“微众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很明显,这是金融科技TO B端的新机会。


从政策层面,国家一直都在提“要加大直接融资比例”,要“扶持中小微企业”。而在成立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民营银行时,监管层也是寄希望于他们走出有别于传统银行抵押贷的新模式。


事实上,从腾讯提出转型产业互联网之后,产业人士都明显感觉到接下来B端机会又一次展现在眼前。亿欧金融通过对行业的摸排和专业人士的采访,亿欧金融确信供应链金融将成为2019年产业金融的新风向。


除了TO B端的新金融革命外,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演讲中提到,移动支付是很多大趋势背后的“小趋势”。从2014年移动支付元年起,移动支付经过近4年的跑马圈地,其基本格局初定。但是亿欧金融发现在移动支付领域出现了新变化:


1、以支付宝和微信双寡头对垒的局面开始出现松动迹象,两者整体市场份额有被蚕食迹象。


2、从安全角度和监管角度考量,国家队一定会争抢支付市场。因此,近段时间以银联云闪付为代表的国家队开始大规模做市场推广。


3、跨境支付和国家化称为支付的下一个战场。


亿欧金融判断,“新金融革命要来了”细分到移动支付领域,重点指的还是金融等底层基础设施。金融底层技术设施的搭建,对于产业互联网的未来至关重要。


可以预见的是,2019年互联网金融TO B服务,金融科技全球化,供应链金融、支付基础设施全球化一定会迎来新一轮竞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