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央行记者会透露的信息:今年可能更倚重降息而非降准

快讯 来源:界面新闻 2019/3/11 17:28:58 阅读:1931

近年来,市场对央行领导的公开言论关切有加。一方面,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美联储官员表态成为全球市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耳濡目染必然导致中国市场对央行官员言论愈加重视;另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央行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预期管理和引导,这也是投资者关注央行官员言论的重要原因。在昨日的央行记者会上,人民银行一正三副行长对市场关心的货币政策、利率、汇率、债券等问题做出解释,无疑会让投资者对央行未来的重点工作和动作形成一定的预期,我们分别就以下几个问题做个初步的探讨。


一是关于货币政策。


央视记者提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这个表述与去年相比少了“保持中性”四个字,我不知道这些信息是否意味着今年的货币政策将会偏向宽松呢?”对此,易纲行长表示,这次没有提“中性”,更简洁,但实际上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没有变。


我们知道,无论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还是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文字的提炼都是炉火纯青的,不会无缘无故的增减字眼,尤其是“中性”这类极其关键和敏感的字眼。并且央行也知道,市场机构对此类变动是非常敏感的。因此,笔者认为,这更可能是监管层的一种预期管理手段,用来帮助市场建立正确的预期,防止后期个别经济金融数据波动超出预期,对市场造成较大扰动,这是央行管理机制不断成熟的体现。此外,易纲行长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体现逆周期的调节,同时把1-2月的金融数据用来举例,主要目的是传递一个消息,金融是为经济服务,今年货币政策的松紧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压力的大小。


二是关于降准降息。


易纲行长表示“通过准备金率下调,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应该说还有一定的空间,但是这个空间比起前几年已经小多了”,同时,他还表示,要通过解决风险溢价较高的问题来解决贷款的实际利率偏的问题。


降准属于数量调节,降息属于价格调节。正常情况下,通过加大货币供给会导致市场利率下行,进而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目前,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偏好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数量调节工具并不能提升银行的风险偏好,自然不能解决风险溢价较高的问题,反而会导致资金在金融体系的空转和资产价格的上涨。但若通过价格调节工具直接降低无风险利率,整个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就会“水降船低”。同时,在全球主要央行开始再度放松氛围下,中国央行显然有更大的降息操作空间。整体从易纲行长的讲话来看,2019年可能会更倚重降息而非降准。


三是关于人民币汇率。


记者主要关心的是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态度,毕竟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把控调节会对人民币走向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易纲行长强调了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形成机制,也强调了人民币汇率要保持弹性,又以2018年人民币汇率波动率的数据论证了人民币的稳定。最后,他表示,“展望未来的话,人民币汇率会在市场决定的机制下,变成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可自由使用的货币,中国的老百姓、中国的企业和全世界的投资者将对人民币越来越有信心。”


从易纲行长的回答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仍是央行的重要目标,国际化目标必然要求人民币能够保持稳定甚至保持一定幅度的升值。以前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可能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增加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但从本次记者会传递的消息来看,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提振可能比贬值来得更为有效,无论是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还是保持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速方面,都要求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升值。

四是关于债券市场。


潘功胜副行长对2019年的中国债券市场做了说明。资金和市场走势方面,他表示,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很快,但总体水平不高,未来的潜力还是比较大的。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的债券大概占比只有2.3%左右。


未来随着中国债券市场在全球债券市场的影响不断增大(彭博已经宣布, 4月1日起把中国债券市场纳入彭博综合债券指数),将吸引更多的资金来华投资交易,增量资金的进入将拉低债券市场整体收益率,结合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基本面考虑,当前债券收益率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10年期国债下破3%的概率较大。


此外,潘功胜副行长还表示,整体来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水平并不是很高。有一些违约是正常的一种现象,它有利于打破刚性兑付,纠正了债券市场的扭曲。今年以来,债券违约法制化处置的提法多次出现在高层会议公报中,2019年或是中国债券违约法制化处置的元年,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不断完善,专做违约债的“秃鹫基金”或将出现,信用债的等级利差可能进一步拓宽,但违约债券的价格波动将更具连续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