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三维工业视觉检测,新拓三维为智能制造画上“点睛”之笔

公司 来源: 2019/10/16 14:41:51 阅读:48149

  智能制造离不开机器视觉,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工业视觉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并保持每年30%的增速。而工业视觉的四个主要场景——检测、定位、测量、识别,目前大多还属于蓝海,潜力有待开发。

  作为工业视觉的核心部分,工业光学测量基本被海外巨头所垄断,市场竞争极为激烈,这也从侧面反应出其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强烈的标杆示范效应。新拓三维通过多年潜心研发先进的三维光学测量技术,攻坚克难,部分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wps1.png

  新拓三维是一家致力于先进光学技术研究、测量设备研发的高科技企业,团队参与制订了三维光学测量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参与过多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项目技术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公司拥有三十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为全球用户提供高品质工业三维光学测量产品和专业的解决方案。

  智能制造是大势所趋

  随着自动化制造时代的到来,各个企业都认识到先进技术对制造业的重要作用,眼下行业的痛点在于:国内机器视觉系统对于高端检测清晰度达不到要求,甚至找不出瑕疵,检测速度也跟不上生产线的速度。

  各项政策密集出台,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发改委、财政部、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也陆续出台支持政策和措施,同时以试点示范等措施,面向重点行业的智能制造,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进一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也曾指出,智能化的制造业不应该仅根据固定的程序来执行生产过程,而是应该根据生产过程中传感器所检测到的被加工工件的实际状况,实时修正程序,并调整生产工艺。来自德勤中国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已在智能制造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进入了高速成长期,在2018年一整年,智能制造对企业的利润率贡献率大幅增加,三成企业智能制造的利润贡献率超过50%。

  毫无疑问,智能制造是大势所趋。随着自动化设备的先进程度不断提高,设备上使用的测量检测设备,仅仅能够完成简单的测量已然跟不上需求。在精确度、客观程度、可重复性、成本及效率上更有优势的三维光学检测解决方案将大展拳脚。

  新拓三维如何赋能智能制造

  作为一家三维工业检测解决方案提供商,新拓三维拥有达到国际水平的光学测量技术,公司率先在弯管零件光学检测领域突破了国外巨头的设备垄断,并实现了从基础层到应用层专利多达30多项,并开发出多款具有行业代表性和号召力的产品。

  过去,由于国外巨头的垄断,三维光学测量设备价格高昂,昂贵的价格让不少制造企业望而却步。新拓三维是国内研究光学测量领域最早的企业,也是技术与服务最为成熟的企业,成熟的产品及方案,相对贴近市场的价格,更容易被制造企业所接受和认可,系列技术产品应用到了十多个行业领域。

wps16.png

  今年7月4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汽车管路技术峰会上,新拓三维发布了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弯管零件光学3D检测设备——Tube Qualify三维光学弯管检测系统,打破国际弯管光学三维检测设备垄断,破解了弯管在线检测的难题,实现了中国智能制造在工业检测领域的新突破。

  弯管零件在汽车制造、航天航空、轨道交通等各种行业上均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弯管零件形状复杂、容易变形等特性,弯管零件质量控制,尤其是精确测量,一直是困扰弯管加工业的难题。Tube Qualify三维光学弯管检测系统,2秒内即可提供弯管三维测量结果,检测和调机效率比传统手段提升数十倍以上,解除了弯管加工行业精确测量、检测效率上的难题。

  今年8月29日,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天开幕】专题系列报道中,特别报导了“走进”未来工厂“感受”人工智能,新拓三维光学XTOM测量系统成为本次特别报道中的“主角”。

  央视新闻频道报导称“它有一双神奇的眼,它的功能是可以做质量检测,十几米长,数层楼高的轮船叶轮,依靠人类肉眼检测需要花费三天,而依靠新拓三维XTOM三维测量技术的人工智能生产线对叶轮进行自动识别比对,只需三分钟即可搞定”。

wps17.png

  报道中的轮船叶轮检测应用,正是新拓三维为5G技术在工业检测领域应用打造的首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应用”,新拓三维5G三维扫描系统在浙江某大型制造企业实现了叶片的5G扫描检测,依靠5G技术实现智能制造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升级。

wps18.png

  受益于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制造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政策利好等因素,工业制造三维光学检测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工业光学检测产品及解决方案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将占据智能装备领域重要一席之地。

  目前,新拓三维系列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依靠精确度、高效率和重复性上的优势,以及核心技术的不断完善,在制造应用领域正不断拓展: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机械制造等行业,助力制造企业快速实现产品的准确检测、质量控制、产品设计,跟上生产线的速度,降本提效,为新时代制造业提供更优质、可靠的成本和质量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