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龙华区社会工作细分领域骨干人才培训项目举行结业仪式,近90名社会工作细分领域骨干学员按照既定方案圆满完成课业任务,顺利结业。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卓华,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执行院长余令为大家一一颁发结业证书。
据悉,本次培训由龙华区民政局主办,委托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围绕精神卫生、社会福利、婚姻家庭等三个细分领域试点模块化、精细化培训模式,旨在推动本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大力提升社工人才专业服务水平。本次培训于7月15日开班,深圳市龙华区民政局副局长汤哲、基层政权与社会组织科科长罗海燕,社工学院执行院长余令出席开班仪式。
图为深圳市龙华区民政局副局长汤哲
结业仪式在大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举行,社工学院介绍了社会福利、婚姻家庭、精神卫生等三个细分领域班设立背景、整体情况及学员情况,并总体阐述了在龙华区民政局指导下培训体系研发和实施成果。
结业仪式举办了成果展演,12个学员小组分别采用小组情境、个案情境、项目情境和教学情境汇报了学习情况,大家纷纷“戏精”上身,当起了“演员”,扮演起居民、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律师、讲师等等角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专业理论及实务技巧融入表演情境中,讲述了一个个精彩、典型的案例,现场精彩纷呈,干货满满。
在学员分享发言环节,来自精神卫生细分领域的学员黎荣香说,“这个培训让我感受到了突破以后的成长和喜悦,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进一步提升自我专业服务能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图为学员代表黎荣香
来自社会福利细分领域的学员黄向楠说:“参加这个细分领域培训,让我获得了三个收获。一是思想更开阔,二是研究更深入,三是知识更完备。”
图为学员代表黄向楠
来自婚姻家庭细分领域的学员陈娇表示:“这次PBL学习的体验非常棒,小组抱团后形成了团体动力,没有一个组员掉队,大家一起玩笑,一起努力,相互鼓励,感觉特别温暖。并且,这个系列培训从宏观视野,到基础知识,再到细分领域专题学习,都是大咖老师授课,干货多多,我记了满满二十多页的笔记,真是赚到了。”
图为学员代表陈娇
结业仪式上,15名优秀学员、3个优秀团队获得一份“知识盲盒”,盲盒内有专业书籍、培训券等,以此鼓励大家不断分享交流,学习进步。
最后,张卓华秘书长表示,细分领域培训是社会工作提供精细化、精准化、专业化服务的必然要求,想要“行稳致远”,就要扎实学习,装备好自己。余令院长表达了社工学院对龙华社工专业技巧提升方面的期盼,以及在场学员支持龙华区民政局及社工学院培训工作的感激。
图为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卓华
图为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执行院长余令
图为厦门大学童敏教授
本次培训得到多位名师加持。厦门大学童敏教授讲授《中国文化处境下精神卫生社会工作》,从中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和社会工作实务的三个转向来促使大家思考什么是助人服务,进一步引发学员探讨问题导向思维的社会工作服务介入方式。童老师通过理论+案例的方式,提出了本土社会工作的三步走专业逻辑:关注改变,避免分析或者评价;关注微小改变圈,避免过窄或者过宽;关注由小变大,避免直线思维或者全景思维。
图为学术期刊《社会工作》主编邹鹰教授
《社会工作》主编邹鹰教授讲授《社会工作政策视野:基于文化议题的讨论》。邹教授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实际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现状,并通过差序格局、福利陷阱以及内卷化的文化视角来解读社会工作政策,并提出要通过理解案主世界,改善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的关系。
图为龙华区委党校谢煜教授
龙华区委党校谢煜教授讲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深圳实践》,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政策时代背景,到深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时间探索,再到深圳基层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等,深入分析如何结合党建工作、服务热点、能力建设,让社会工作更高效、沟通更便捷、服务更精准。
图为社工学院理事、中山大学雷杰副教授
社工学院理事、中山大学雷杰副教授讲授《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结合多项社会救助系统案例,向学员介绍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系统阐述了适用于深圳的多项社会福利制度,并与学员共同探讨社会工作政策实践的策略。
图为广东工业大学阎安副教授
广东工业大学阎安副教授讲授《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实务运用》,阎老师通过分析社会工作理论含义和分类,社会学关于社会的理论流派,来引导学员学习具体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案例,带领学员进行实务反思和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本项目采用了PBL教学模式,按照细分领域、分组督导、互动学习、即时实践、现场考核的原则,探索模块化、精细化、系统化的专业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参训人员将一线服务经验和疑惑带到课堂,专家现场会诊给予指导,为培训课程注入了研讨和实操元素,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