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网汇信APP讯 : 参与讨论的六位人士表示,中国对规模超过20万亿美元的理财行业加强监管,正在刺激外资银行加快制定进入本地市场或扩大本地业务的计划。
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在世界上增长最快,但历史上一直与高风险、非流动性产品的营销脱不了关系,而且疏于监管。
然而,最近官方开始迫使国内银行将理财业务分离出来。消息人士称,此举旨在改善治理,这是降低债务和限制高风险产品销售的更广泛行动的一部分。
消息人士称,日本的野村(Nomura)正在等着拿到牌照,以便在中国推出财富管理业务;摩根大通和新加坡银行等外资银行则在考虑进入中国市场。新加坡银行是华侨银行旗下分支。
汇信表示,根据顾问公司奥纬咨询(Oliver Wyman),成败关键在于个人资产投资市场的准入。该市场规模在2017年已从2012年的11万亿美元扩大至22万亿美元。该公司预期,未来五年这一市场的规模将达到37万亿美元。
根据奥纬咨询,在这些资产当中,2017年时只有5%或1.1万亿美元投资于海外。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被外资私人银行视为拓荒时代的美国西部。”一名中国主要财富管理公司的高管表示。由于未获授权对媒体发言,他不愿具名。“随着市场监管的加强,在岸业务将是最重要的大饼。”
根据Asian Private Banker,中国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及中国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在本地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公平竞争环境*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月表示,中国五家大型银行已获得监管批准,可以组建自己的资产管理部门。
监管机构在12月的指导意见中称,这些资管部门必须保持单独建账,“诚实守信、勤勉尽职地履行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职责。”
业内消息人士称,这些规则旨在强化本土资管行业的风险管控做法,包括与客户背景调查以及投资产品销售相关的做法。投资产品常常暗示收益保障。
瑞士信贷北亚私人银行业务主管Francois Monnet表示,在岸投资者对回报预期的“正常化”为外资行创建了一个更公平的竞争平台。
2016年,瑞士信贷在中国聘请了一位资深银行家,为在岸私人银行业务准备一份路线图。
“我们正处于战略准备的早期阶段,开发能够提高这方面存在感的业务,并准备积极部署。”Monnet称。
汇信指出,在为中国富裕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方面,瑞士信贷将与高盛和瑞银一争高下。瑞银财富管理中国业务主管Marina Lui表示,对瑞银而言,中国是一个“战略重点”,中国创造亿万富翁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地方都要快。
新加坡华侨银行执行长钱乃骥上个月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作为第一步,旗下的新加坡银行计划设立一个办事处,在中国推广其品牌。钱乃骥补充称,该行不打算经营一家“全方位”的私人银行业务。
两位知情人士称,摩根大通已经开始商讨如何在中国设立境内私人银行业务。摩根大通发言人未予置评。
据称野村今年有望获得中国监管机构批准成立证券合资公司,那将使其可提供财富管理服务。野村也未发表评论。
*标准更加严格*
外资银行计划扩大中国大众富裕市场的增长,因为当局打击影子银行使这类投资人进入主流市场。这类投资人的可投资资产规模介于10-100万美元之间。
花旗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林钰华1月表示,预计2019年该公司的中国财富管理客户基数将增长超过30%,高于去年。
汇丰表示,计划亚洲的零售和私人银行财富和资产管理、以及保险业务的营收到2020年至少增长10亿美元,其中中国业务预计将贡献很大一部分。
“中国新的财富管理规定将取消隐形担保,设置更严格的投资标准,让快速增长的财富管理产业更加规范化。”汇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