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项部门规章+6项配套规则,在过去的这个周末,科创板制度建设正式落地。受这一顶层制度红利的鼓舞,3月4日周一,A股再度成交过万亿,带领沪指在时隔8个月后,重返3000点。
制度出台分秒必争的背后,是监管层着力解决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已久的天问:以BATJ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高科技公司,为何放弃近在眼前的A股,纷纷远走海外资本市场?
除了23倍市盈率的划定,对于成长期的新经济公司而言,A股的制度壁垒还凸显在对连续盈利能力的硬性要求。一大批互联网公司因此被拒之门外,例如在美股成功上市的京东和爱奇艺,均为连年亏损。
成长于中国市场的互联网巨头,受限于境内资本市场的要求,转向海外将股票成长的红利让渡,A股则陷入日益严重的优质新经济企业饥渴症。
而科创板的横空出世,被视作从一个单独的没有历史包袱的板块中,打破此前资本市场种种弊病的全新试验田。重塑市场化定价机制,探索以信披为中心的注册制发行制度,减少行政干预,科创板可谓被寄予厚望。
“科创板成功的核心,在于建立和深化板块的内涵,通过优秀和前瞻的机制,吸引和发掘新经济领域的头部企业,如同FAANG之于纳斯达克一般,汇集属于自己的科技创新巨头。然而,新经济领域参考系的建立必然会经历一定的磨合和试错阶段,尊重市场内生的、良性的、有序的互动和调节,容忍短中期的市场波动,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干预和控制,无论对发行人、中介机构或是投资者教育而言,均尤为重要。”华菁证券投行业务负责人魏山巍对腾讯《潜望》表示。
投行人士希冀的改革,从证监会和上交所公布的科创板制度规则中已经可以看到监管的决心和力度。增量市场中的全新机制下,这一市场的各参与方:企业、券商、基金等,都已摩拳擦掌,投身至此。
百家券商竞逐增量市场
“之前想到的问题,文件都有涉及到,基本回答了心中所有的疑问。”3月4日,在研究过上交所于当日凌晨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问答》文件后,一位华东券商投行部负责人告诉腾讯《潜望》。
就在两周前,这位负责人还列席了上交所召集沪上多家券商征求意见会议,“当时很多投行的疑虑是如何界定信息披露中介机构的审查责任,我看这次文件中分了好几个大的方面,给到了详细的解答。”
他透露,目前已经开始对前期积累的符合条件的公司,着手申报事宜。而对于还没有定下保荐机构的潜在企业客户,他的团队也正在努力游说,“总体来说企业的积极性热别高,所以券商投行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
为了争夺客户,各家券商正在使出浑身解数。一位中部券商保代对《潜望》透露,他所在的券商为该省唯一一家本土券商,区域性优势较大。借助这个优势,该券商在前期就已经把当地符合条件的企业摸排了个遍,在证监会和上交所的正式文件下发后,投行部所有同事全部外出,拜访各家企业,上门组织对上市条款的解读培训。
“科创板新规则下,大家都没有任何经验,这其实也是在倒逼券商在竞争中修炼好内功。”这位保代表示,业内普遍预测,科创板的第一批登陆企业,基本会被头部券商所包揽,不过大家都是第一次,可以边走边学,没必要气馁。
此前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也对投行能力公开指出,科创板在定价、销售方面跟其他板块不同,这将对投行、市场保荐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带来考验,“我们也担心现有的境内投行机构经验储备不够丰富,投行应当进一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希望投行机构进行充分准备。”
国泰君安在一份研报中预测,作为增量改革,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节奏将可控,预计首批发行家数在10-15家,首批发行规模将在200亿以内,按照5%承销保荐费率测算,将贡献10个亿投行收入,投行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向头部券商集中。
此外,科创板规则将试行保荐机构跟投机制,券商被动接受价格,认购比例为2%-5%,锁定期两年。这也意味着,拥有较强资金实力的投保券商,在竞争中会更有优势。
投行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向头部券商集中,科创板注册制将为参与的头部券商带来一定业绩增量和协同价值。科创板注册制下,定价能力和销售能力强的投行将在新股发行配售中获得更多话语权,从而获得与参与机构更强的客户黏性,有利于发挥更大协同价值;承销机构跟投机制下,投行将获得一定跟投收入
除去投行保荐业务,目前各家券商的竞争还延伸到了科创板经纪业务。在科创板制度正式落地之后,就有券商在搜索引擎和官网首页中打出广告,争夺科创板符合资格的开户人群。一家华南券商经纪业务员对《潜望》表示,目前科创板开户系统还在进行后台测试,预计3月底可以完成,届时可以3分钟完成网上开户,并且赠送免费level-2行情。
3000亿基金吹响集结号
根据科创板业务规则,符合开户的门槛被定在了50万元资产门槛和两年证券交易经验。上交所表示,不符合上述直接投资条件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公募基金等产品参与科创板,其将积极推动基金公司发行一批主要投资科创板的公募基金产品。
腾讯《潜望》统计发现,证监会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3月4日已有36只科创板基金提出申报,包括万家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南方基金等多家公募。
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3月4日晚推出研究报告认为,公募基金大约有3000亿资金可以参与科创板。
其中,于2018年成立的6只战略配售基金,2018年12月31日的资产规模是1076.77亿元,其中持有股票市值16.14亿元,股票持有比例1.5%,剩余1060亿资金专门用于股票配售。目前,科创板首批或者前半年的市场规模有多大还未得知。但这6只战略配售基金已经完成投资者适当性程序,封闭3年运作,加上之前在个别股票上的配售经验,预计这6只基金的1000亿资金将成为科创板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发行配售参与资金,也是科创板初期最主要的市场定价力量。
第二,现有股票方向基金大约可以调整1000亿资金。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全部公募基金持有股票市值15611.76亿元,其中A股是14706.26亿元,港股通是479亿元,QDII持股市值是426.49亿元。一般来说,被动的指数基金,由于指数编制规则与成分股已经固定,短期内无法投资科创板股票,除非股票指数编制规则与成分股构成发生变化,科创板股票纳入一些指数,才能引发指数基金的持有。因此,主动投资运作的股票市值就成为初期可以调整的主要领域。
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业务规则与特征标签,截止2018年12月31日主动投资的股票市值是10410.55亿元,减去QDII基金的股票市值,公募基金对A股的主动投资股票市值刚好是1万亿元。一般来说,存量基金由于基金合同限制以及固有投资运作惯性等,存量调整的比例大约是5%,也即500亿元存量股票市值可以调整过来关注科创板股票。加上公募基金剩余可动用资金800-1000亿元可以调整20%-30%过来,大约是200-300亿元。近期随着股市行情好转,预计上半年基金净申购规模将达到1000-1500亿左右,也可以调整20%-30%比例过来。这样3个部分合并计算,初步测算现有主动投资运作的股票方向基金大约可以动用1000亿元资金参与科创板。
第三,新设立专门的科创板基金大约可以新增1000亿资金 。由于有50万元和2年交易经历的门槛限制,绝大多数投资者不能直接参与科创板,主要通过公募基金参与科创板。目前的6只战略配售基金在运作方式上已经封闭运作,主要职责是充当发行配售与二级市场投资之间的“二传手”角色,长期投资、战略投资的准备还不充分,现有存量的股票方向基金还有诸多限制与不便。因此,针对科创板的特点设立专门的科创板股票基金就是当务之急要推进的工作。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表示,一方面,广大门槛以下的投资者有迫切需求,另一方面,科创板又不同于主板、中小板与创业板,在交易制度、风险收益特征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密切观察。近期相关媒体披露了监管部门与部分基金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科创板基金的情况,上报的基金数量根据媒体报道大约有20-30只。其建议持股市值在50亿元以上的基金公司都可以发行科创板股票基金。持有50亿元股票市值,说明这些基金公司具备一定的股票运作经验,内部的股票池、股票估值体系、股票风险控制体系、基金经理与投研人才储备等条件均到位。按照这个标准看,目前有52家基金公司符合条件,在半年内这52家基金公司发行科创板股票基金,按照平均每只基金20亿规模,合计1040亿元。